在 12.04-12.10 一周影市新片老片齐发力、热度攀升的背景下,名导托德・海因斯执导,娜塔莉・波特曼和朱丽安・摩尔两位奥斯卡影后联袂主演的家庭心理电影《五月十二月》,最近刚上流媒体就连续入围美国电影学会(AFI)和《纽约时报》等重量级年度十佳榜单。

这并不令人意外,该片五月在戛纳国际电影节首次亮相时评价就不低,场刊评分 3.0(满分 4 分),排名主竞赛电影前列。大导演与大明星的搭配,再加上豪华双女主配置,使得影片有望在未来几个月的颁奖季斩获表演奖项。
影片讲述了女演员伊丽莎白・贝瑞为体验角色,搬去与即将扮演的原型人物格雷西・阿瑟顿 – 尤同住的故事。“五月十二月” 在英语中指代 “忘年恋”,1992 年,36 岁的已婚女性格雷西因与 13 岁的打工同事乔・尤发生关系成为全国小报丑闻中心人物,她入狱服刑,出狱后与乔结婚并育有三个孩子。24 年后,36 岁的伊丽莎白为出演讲述二人爱情故事的电影,前往他们家中生活,观察其家庭,试图捕捉格雷西的心灵真相和婚姻深层暗涌,过程中诸多人事浮现,两位女性的异同显现,外部压力也让家庭关系出现裂痕,引发一系列冲突与挑战。

前期宣传给影迷的印象是该片以 “双女主” 为卖点,与导演婚外女同恋情题材的名作《卡罗尔》相似,但实际并非如此。影片主角实为两女一男,丈夫乔的重要性不逊于两位女性。且海因斯此次关心的议题远比《卡罗尔》复杂,不再单纯描绘压抑下的真挚情爱,而是在格雷西与乔的畸恋关系中揭露情感剥削中权力关系的本质,在伊丽莎白与这个怪异家庭的关系中探讨 “表演” 工作的限度及真假之分,这也决定了影片难以被化约、概括的复杂特质,注定不会像《卡罗尔》那样轻易打动普通观众,其精妙结构与尖锐立意需仔细解析。

《五月十二月》虽有晦涩复杂的一面,但真实原型极具新闻效应,曾引发美国社会舆论哗然。尽管影片来自新人编剧萨米・伯奇和亚历克斯・梅查尼克夫妇的原创剧本,但明显以九十年代轰动一时的 “玛丽・凯・勒托诺” 案为原型。
这部影片的出现,为影坛增添了一部深刻且富有探讨价值的佳作,与同期影市上的各类商业片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类型电影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