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的电影市场上,国产 2D 动画电影《伞少女》遭遇了全面溃败。这部改编自故事绘本《伞少女梦谈》的国风古装奇幻动画长片,自 7 月 6 日上映后,票房走势便急转直下。首日票房 752 万,仅为猫眼前一晚动态预测的一半;周末两天总计票房 1159 万,排片占比 9.5%,票房占比却仅 3.1%,严重的倒挂现象,尽显其对普通观众缺乏吸引力。而影片的最终票房预测,也从首日的六千多万降至两千多万。

《伞少女》的失利,固然有 “画面华丽故事干瘪” 等批评声音,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当今行业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国产 3D 动画电影流行的强势压制下,国产 2D 动画电影难以获得市场青睐。这里的 “2D” 与 “3D” 并非影院放映制式的区别,而是制作流程的不同。2D 动画以二维原画为基础,整体呈现平面逻辑;3D 动画则在模拟真实空间的软件中建模,更具空间实感。虽两者有元素融合及 “3D 渲染成 2D 效果” 的杂交品类,但通常以主要角色设定区分,画面直观感受差异明显,形成动画类型下两个分庭抗礼的亚种。

自 2015 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开启国产动画长片 “复兴时代” 以来,出圈大卖的国产动画电影多为 3D 制作。数据显示,国产动画电影史票房前二十强中,仅有第 14 名的《大鱼海棠》(2016 年,5.73 亿)和第 20 名的《罗小黑战记》(2019 年,3.15 亿)是 2D 动画,且其成功远不及 50 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20 亿的《熊出没》、16 亿的《姜子牙》等 3D 动画。更糟的是,国产 2D 动画电影不仅天花板有限,票房下限也难以保住。今年年初的《大雨》票房 1729 万,《伞少女》预测仅 2400 万,两者作画流畅精美,成本不低,这样的票房成绩无疑令人惋惜。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 2D 表现形式不受欢迎,今年引进的日本 2D 动画电影已有五部破亿,为何唯独国产 2D 动画处境尴尬?这一问题在国内动画圈早已是老生常谈,且不限于院线动画,在番剧领域,“3D 压倒 2D” 的格局已形成至少十年,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

长期以来,观众对不同国别动画电影有基本认知:“日本动画是 2D,好莱坞动画是 3D”。1995 年皮克斯《玩具总动员》开启好莱坞动画 3D 时代;2002 年迪士尼《星银岛》虽融入 3D 技术,但作为 2D 动画巨制仍票房失利,宣告 2D 动画在好莱坞终结。而日本动画坚守 2D 传统,偶有三维 CG 动画电影问世,如《最终幻想:灵魂深处》《船长哈洛克》等多以失败告终,2D 动画在日本电视和院线仍占绝对主流。
《伞少女》的溃败,只是国产 2D 动画电影市场困境的一个缩影。如何在 3D 动画盛行的当下,找到属于国产 2D 动画的发展路径,是整个行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