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少红执导的缉毒剧《围猎》首播即引发热议,该剧凭借紧凑剧情与写实风格斩获豆瓣 8.7 分,但主演王阳饰演的卧底警察杨一鹏,却因台词与演技深陷争议漩涡,成为剧集口碑的两极分化点。
台词问题成为观众吐槽的重灾区。剧中背景设定暗含南方地域属性,其他演员多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塑造真实感,而王阳的台词却被指 “出戏”—— 不仅缺乏地域特质,咬字生硬的 “咬牙切齿” 式表达,与卧底 “镇哥” 混江湖的人设形成割裂。有观众尖锐指出,身为需伪装成本地人的卧底,台词发音的违和感直接瓦解了剧集的写实氛围,让 “打入毒贩内部” 的设定显得不合逻辑。这种表现与他在《追风者》中从容松弛的台词演绎形成鲜明对比,更让争议声浪加剧。
演技表现同样褒贬不一。为贴合角色,王阳刻意增重留须、以邋遢妆容突破儒雅形象,码头对峙时 “一边呛水一边报维修参数” 的戏份,被赞 “演出技术型卧底的张力”。但反对者认为其 “皱眉式表演” 缺乏层次,在杨皓宇饰演角色被殴打时,王阳全程未给出情绪反馈,被批 “如同看戏般游离”。这种反差在群戏中尤为明显,李成儒、俞灏明等演员的精准演绎,更凸显了王阳部分场景中情绪传递的缺失。
争议背后实则是角色塑造的难度考验。杨一鹏兼具警察的坚韧与卧底的圆滑,既要展现 “把誓言咬在牙缝里” 的狠劲,又需流露 “踩在刀尖上” 的脆弱。支持方认为王阳的 “反差感” 贴合角色复杂性,邋遢外形与过往精英形象的割裂,恰恰体现卧底的牺牲与蜕变;质疑者则强调,外在改变无法弥补表演细节的不足,台词与情绪的断层让角色失去说服力。
作为剧集核心角色之一,王阳的表现直接影响观众代入感。目前剧集仅播出四集,后续杨一鹏与毒贩的周旋戏码或将成为演技翻盘的关键。这场争议也再次印证,刑侦剧的写实质感,既需要服化道的细节铺垫,更离不开演员对台词与情绪的精准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