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数音综仍陷在棚内竞演的窠臼中,东方卫视《听,谁在唱歌》以 “采风 + 即兴创作” 的全新姿态突围,开播至今不仅拿下 CVB 综艺收视第一、电视大屏观众超 1600 万的佳绩,更在豆瓣收获清一色好评,口碑持续发酵升温。这档怀揣 “听山河声音,唱人间烟火” 初心的节目,正以最本真的姿态打动无数观众。
节目口碑爆棚的核心,在于对音综工业化模式的勇敢反叛。不同于流水线式的舞台包装,“寻乐团” 的足迹遍布大凉山的村寨、满洲里的草原,将天地化作天然录音棚。在大凉山的河道边,于适与莫西子诗望着溪流与孩童,即兴哼唱 “看见,小溪在我面前流过”,把眼前实景直接谱成歌词;满洲里的篝火旁,众人借着夜色为胡海泉庆生,《最美》的合唱让惊喜泪水与音符一同流淌。这种 “感于物而动” 的创作过程,打破了剧本束缚,让音乐回归情感本源。
文化与情感的深度交融,更让节目拥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彝族火把节上,老艺人的口弦声与毕摩的击鼓念诵交织,“寻乐团” 与村民共唱《快乐颂》,篝火光影里的欢愉凝结成全民记忆点;韩庚在云雾缭绕的山顶唱响《听风八百遍》,将对父亲的思念融进山岚,让观众成为情绪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当地牧民、民间艺人不再是背景板,而是与歌手平等共创的伙伴,月琴、呼麦等原生态元素与流行旋律碰撞出独特火花。
真实的细节更让口碑持续发酵。马頔与韩庚关于创作的分歧被坦然呈现,被观众解读为 “工笔画与写意画的碰撞”;戴佩妮分享零食的自然场景,甚至比精心设计的桥段更深入人心。三期节目收获 260 个热搜,主话题阅读量超 3.1 亿,观众看完后复刻列巴制作、追寻采风足迹的自发行为,印证了节目 “在生活中延展” 的价值。
在音综内卷的当下,《听,谁在唱歌》用 “去工业化” 的实践证明:最动人的音乐不在华丽舞台,而在山河烟火与真诚共鸣中。这或许正是它口碑爆棚的终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