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3 日,脱口秀演员杨笠的抖音账号清空所有作品,微博仅剩 2020 年的旧动态,唯独小红书保留着日常分享,这种 “差别化操作” 迅速引爆热议。经纪公司轻描淡写的 “运营调整” 背后,是一场精心谋划的风险规避 —— 深圳场演出中 “男人还有底线呢” 的新梗引发 2.3 亿阅读量后,投诉表单随即排队涌现,而笑果文化因此前 House 事件加强自查的背景,让她不得不主动 “撕毁历史试卷”,消除可能引发审查的 “旧账”。
抖音上 32.7 万粉丝与 1.6 万获赞的倒挂数据,更暴露了其内容困境:支持者不敢公开点赞,反对者持续举报,导致算法推荐受限。清空内容成为剥离历史负资产的必然选择,为新内容进入流量池创造机会。 争议利刃的十年拉锯。这场 “断舍离” 的源头,可追溯至 2020 年 “普信男” 言论引发的性别议题风暴。这句被支持者奉为 “嘴替” 的吐槽,却让杨笠从此被贴上 “仇男” 标签,陷入持续十年的舆论围剿。成都内测场因 “电力故障” 取消、宁波场演出遭质疑,诸多 “意外” 实则指向其舆论风险带来的落地阻力。
争议很快蔓延至商业领域:2021 年英特尔一天内撤下其代言物料,2024 年京东因合作遭挤兑致股价暴跌 11.98%,舍得酒业更被冠上 “普信酒” 黑称。三次标志性事件让她成为品牌避之不及的 “风险项”,男性群体的抵制与女性群体的支持形成尖锐对立,压缩了其商业生存空间。
从舞台到生活的全面围剿。舆论争议早已突破职业范畴,演变为对人身安全的威胁。2022 年的死亡威胁让她一周不敢出门,日常出行需时刻警惕,演出时还要担忧台下的恶意。这种 “表演即冒险” 的状态,与其在深圳场透露的 “生病”“睡眠很差” 等近况形成因果闭环。
即便 2025 年巡演场场售罄(上海站 10 秒售空),“票房再高也怕投诉” 的现状仍让脱口秀舞台逐渐成为束缚。当罗永浩 7 月预言其 “告别专场”,与她小红书 “在倒数了” 的动态形成呼应,这场账号清空便成了对脱口秀演员身份的阶段性告别仪式。 清空不是终点,而是突围起点。账号清零并非退圈信号,而是转型战略的关键一步。早在 2023 年,杨笠便开始铺路:参演《鸣龙少年》等影视剧,加盟《展开说说》等综艺,2025 年更有《亲爱的仇敌》等作品待映,试图以多元形象剥离 “脱口秀演员” 标签。
她同时以 “总编剧” 身份指导新人,在幕后延续影响力。而巡演排期延至 2026 年 3 月,广州站售罄、北京站候补排队两千人的热度,印证了市场需求仍在,这场 “倒数中的演出” 既是对粉丝的回馈,也是对脱口秀生涯的体面告别。
杨笠的 “断舍离” 如同一面镜子,照出脱口秀行业的深层困境:当 “冒犯性” 与社会敏感点持续碰撞,当性别议题被泛政治化解读,演员要么妥协于安全边界,要么承受争议代价。小红书保留的 “备稿” 二字暗示,她并未停止表达,只是选择了更安全的方式。这场舆论突围能否成功,取决于其能否突破 “争议标签” 束缚 —— 而这,或许比创造金句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