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 10 月 25 日公映仅剩七日,李玉执导、方励监制的电影《下一个台风》正遭遇舆论与市场的双重冲击。10 月 18 日片方发布的告影迷书揭露,影片因监制方励卷入无端谣言,正遭受有组织的 “黑水” 抵制,截至当日预售票房仅 1.2 万元,与主创五年心血形成鲜明反差。
这场抵制风暴的源头可追溯至青年演员于朦胧坠楼事件。尽管警方多次通报方励与该事件无关,但批量账号仍以统一话术散布谣言,将对个人的恶意转嫁至影片,未看片便用 “抵制”“差评” 等极端言辞实施舆论围剿。这种非理性攻击直接影响市场信心 —— 作为曾执导《断・桥》(2.32 亿元票房)的导演,李玉过往作品均保持千万级以上票房,而此次预售数据尚不足常规水平的百分之一。
面对压力,片方明确拒绝撤档。“这部电影从诞生起就注定要讲‘迎风而上’的故事。” 告影迷书中的表态,恰与影片内核形成呼应。据悉,该片以校园性侵事件为切口,灵感源自林奕含事件,通过张子枫饰演的创伤少女林沫沫与张伟丽塑造的失语女孩阿汐的海岛救赎故事,探讨女性互助与创伤疗愈。为贴近角色,张子枫通过绘画走进人物内心,张伟丽则以冥想融入失语者状态,主创团队冒雨拍摄三个月完成创作。
影片的社会价值已在超前观影中得到印证。北师大映后交流会上,观众直言 “从沫沫身上看见自己”,心理咨询师刘艳指出,影片精准捕捉了受害者 “自我归因” 的心理困境,而李莹律师则将片中象征希望的 “柱子” 解读为 “法律与社会支持系统的隐喻”。李少红等导演评价其 “集中展现女性心灵创伤与守望力量”,称其为李玉 “最有劲的作品”。
对于预售低迷,业内认为除抵制因素外,题材特殊性也构成挑战。影片聚焦性侵议题的严肃表达,与当下市场偏好的轻娱乐内容形成差异,且前期剧情宣传较为含蓄,一定程度上影响观众认知。但方励态度坚决:“票房我赌得起,但女孩们的困境赌不起。”
目前片方已启动校园路演计划,试图以真实口碑对抗舆论杂音。10 月 25 日,这场 “逆风而上” 的公映能否打破围剿,或许将成为衡量现实题材电影市场接受度的重要注脚。